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出国/赴港澳任务通知书(国海外通字〔2018〕006号)和任务批件(国海外字〔2018〕101号)文件要求,我校拟资源学院教师刘伟于2018年7月31日至11月9日随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组织的科考团前往西太平洋执行大洋48航次科学考察任务,共在外停留100天。任务确认件文号为:冀政外出认字[2018]0102号。
按照省外办相关管理规定,现就刘伟同志此次出访回国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8年11月13日至月19日(不少于5个工作日)。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与国际交流合作处联系。
联系电话:87207567,87207022
附件:
1. 出访人员名单
2. 出访国家(地区)、机构及路线
3. 出访成果及任务完成情况
4. 经费使用情况
河北地质大学
国际交流合作处
2018年11月13日
附件1
出访人员名单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职称
刘伟 男 1982.7.24 河北地质大学 讲师
资源学院
附件2
出访国家(地区)及路线
出访国家(地区)和机构:西太平洋
出访路线:
该团组于2018年7月31日于青岛离港,并与9月17日-20日停靠舟山进行物资补给和人员更换。于11月7日于青岛靠港,11月7日-9日进行航次返回后的整理工作。刘伟同志于11月9日完成全部任务后返回。
附件3
出访成果及任务完成情况
中国大洋48航次科考队员充分发扬“科学、探索、奉献、和平”的大洋精神,不畏艰难、团结一致,成功圆满完成了既定的调查任务,在西北太平洋海山环境调查、重大装备试验与应用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1)持续在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合同区及邻域开展环境基线调查,为了解西北太平洋化能生物群落与海山底栖生物群落的连通性提供支撑。
2)在西北太平洋两座海山系统开展了生态系统调查及大尺度水体生态系统调查,为我国倡议的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区域环境管理计划提供支撑。
3)获取了丰富的西太平洋深海生物基因资源样品。
4)首次系统观测记录了栖息于西北太平洋研究区的17种大洋性海鸟,并持续在调查区及航路采集水体微塑料、放射性核素样品及海面漂浮垃圾观测,为综合评价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远洋渔业和船舶运输、全球气候变化等对西太平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持。
5)成功实施了“海龙III”ROV系统在多种复杂环境下环境和资源调查项目,成功采集到海绵、海百合、红珊瑚等生物样品,表明“海龙III”ROV系统具备了在全球深海海底开展常规科学调查的条件和能力。
6)“海龙11000”ROV系统顺利完成6000米级试验,最大潜深5630米,创造了国产ROV系统的最大潜深。
中国大洋48航次综合利用多种调查手段跨越十几个纬度、近千公里,是我国深海环境调查从资源矿区环境监测性调查转向区域环境保护性调查;同时大深度“海龙”系列ROV也将作为主力装备在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调查中发挥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蛟龙探海”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航次的调查,将进一步加深我国对该研究区内水文、地质、生物、海水化学等特征的认识,促进深海矿产、深海环境及其影响机制等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
附件4
经费使用情况
此次出访费用由组团单位承担。
上一篇:季强团组因公赴英国信息公示 下一篇:张维婷等2人因公赴法国参加国际会议回国信息公示